春節假期出了趟跨年差,花了十天深度了解西班牙陶瓷產業??戳送邆愇鱽喬沾烧?,在卡斯特利翁參觀機械設備、色釉料和瓷磚工廠,參加世界瓷磚質量大會聽全球各國陶瓷人代表發布最新研究成果。相比于兩年前,西班牙陶瓷產業復蘇的活力更強勁。連卡斯特利翁中餐館的老板都跟我們說:卡斯特利翁的陶瓷企業,受金融危機影響,慘了好幾年,現在都緩過來了。
從西班牙陶瓷協會那里,我們拿到一組數據:2015年1到11月,西班牙陶瓷出口總額為22.6億歐元,同比增長5.2%,根據前11個月的數據預測,2015年瓷磚全年的銷售額為30.7億歐元,同比增長6%,全年出口額為24.4億歐元,同比增長5%。之前從意大利博洛尼亞展拿到的數據也顯示,西班牙從2010年至今,出口一直穩步上升。
跟西班牙陶瓷企業的人聊2016年市場,他們普遍看好。與之相反,中國大部分陶瓷企業則把2016年稱之為“最艱難的一年”。盡管每年都這樣說,今年有點不一樣。2月6號,淄川區雙楊鎮人民政府發的一則通知,讓雙楊鎮的陶瓷人、特別是陶企老板,過了個不安穩的年。通知內容是,春節之后全鎮建陶企業不得擅自開工生產,必須在完善環保治理和安全生產相關措施之后,通過一系列相關部門的驗收,方能恢復生產。
盡管2月之前各種猜測,說淄博環保不會這么快動真格,但真的來了。有人幸災樂禍,趁機搶客戶,也有人唇亡齒寒,擔心自己所在產區就是下一個淄博。
去年,與環保同樣高頻率出現在行業媒體的字眼,是市場下行。西班牙陶瓷出口額可以占到總額的80%,中國陶瓷出口額所占比例在10%左右。中國出口型企業多數都做得不大,較大的企業,出口能占到30%已經很不錯。國內經濟不景氣,嚴重影響陶企信心。
但是,環保壓力和市場下行,真是壓迫中國陶瓷企業發展的大山嗎?
采訪西班牙陶瓷產業研究機構ITC研究環保問題的專家時,他說:西班牙陶瓷企業現在看上去比中國更先進,但還有很多環保問題在研究和解決,政府也會不斷對企業提出新要求。環保壓力,不是中國特有,一時壓力特別大,因為之前太差,政府也不跟你講循序漸進。
再看看國內市場。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,2015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0萬億元,網絡零售額就已經超過了4萬億。此外,境外消費額達到1.2萬億。中國人怎么會沒有消費力?
現在很多文章都在寫中國制造業產能過剩,其中有一段我挺贊同。作者提到,中國的粗鋼過剩嚴重,粗鋼賣不動的同時2015年我們進口的鋼鐵增長20% ,而且進口量還在上升。一邊是大量庫存,一邊是大量進口。玻璃也是如此,一邊過剩,手機上的高檔環璃全是進口產品。反觀陶瓷產業,經銷商一邊與國內陶瓷企業解除合作,一邊費盡心思尋找國外品牌。國內瓷磚庫存嚴重,國內的經銷商卻越來越不愿去賣。不是沒有市場,而是產品同質化厲害,競爭優勢不大,價格戰激烈,賣得很累,賺不到錢。
國內廠家在喊難,國外的廠家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。
在瓦倫西亞展上,我采訪過一個正準備把品牌推向中國的企業負責人。我問他,現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一些品牌在中國高端市場已打出知名度,而中低端市場,中國陶瓷產品性價比更高,你們這時候進入中國,憑什么立足?他拉我看了他們的產品,問:“中國產品真的有我們做得好?”然后比了一下價格:“6-8歐元一平方米,這個價格在中國沒有競爭力?”
在展會上,這類的西班牙品牌商不少。無論是瓷磚還是衛浴,很大一部分品牌在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代理商,他們在努力找。世界瓷磚質量大會上,一個西班牙人發布了他們機構做的研究報告,翻譯過來大意是《怎樣攻占中國陶瓷市場?》;一個澳大利亞人則發布了對中國陶瓷產業和產品的分析報告。進攻中國市場,不止是單個企業的行為,已經上升為機構研究課題。
西班牙憑色釉料行業的強大立足,意大利憑機械設備和工藝的強大立足,土耳其憑承接意大利、西班牙的產業立足,印度現在憑“是曾經的中國”立足(而口碑已超越中國)。前有狼后有虎的中國陶瓷行業,若再浮于表面去做營銷,不沉淀下去在產品本身尋找核心競爭力,未來已有的一畝三分地也會無限度地遭擠壓。